大暑 | 佐丹力159,“中國粥,家之味”
2020-07-23 10:05:49
大暑 | 佐丹力159,“中國粥,家之味”
又到了一年中最“火”的時節。大暑時節,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氣溫最高,酷熱難耐。燥熱來襲,濕熱交蒸,萬物猛長,生活滾燙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”。其氣候特征是:“斗指丙為大暑,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”。大暑之大者,乃炎熱之極也。
大暑,腐草為螢,土潤溽暑。天氣悶熱,大地潮濕,大雨時行。暑氣炎炎,荷花漣漣。
唐代杜甫在詩句中寫道:"大暑運金氣,荊揚不知秋"。意思是說,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,樹木看起來很茂盛,卻不知秋之將至,也寓意著歲月轉瞬即逝,要把握當下好時光。炎熱天氣容易消耗人體的氣津,因此有“暑天無病三分虛”的說法,頭暈、心悸、胸悶、大量出汗等癥狀常常出現。
時節歷經大暑,氣溫交替,養生也要利用好這難得的好時機。“三伏”之時,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,也是補充身體、改變氣津的必要時刻。
經歷過了“新冠”疫情大考之后,人們更加重視身體健康,更為理性的對待生活,探索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后疫情時代遇上夏日炎炎,最重要的是清火養肝養心,悶熱的天氣里,人們易動“肝火”,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、無精打采、食欲不振等問題,也被稱為“情緒中暑”,此時應該外防高溫、內補腎水;夏季屬火,對應的臟腑為心,所以“養心”是夏季養生關鍵點。在暑天,氣溫過高容易使人精神緊張,心理、情緒波動起伏,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,所以養心是防止情緒起伏,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。
酷暑時節,人們常常牛飲冰水、冰糕冷飲不離手、室內空調不斷、沉迷燒烤麻辣重口味等不良飲食習慣,給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。此時,飲食適合多以清淡素食為主,并且保持良好心情,安神寧心。
夏季暑熱,適時適宜的改變生活方式,會給健康帶來更多益處。
大暑時節,飲食講求清淡、補氣、清暑。清淡的食物如綠豆、百合、黃瓜、豆芽等。補氣清暑類食物有冬菇、紫菜、西瓜、西紅柿等。同時,大暑養生還要多吃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,適當食用姜、蔥、蒜、醋殺菌防病、健脾開胃。中醫認為濕為陰邪,其性趨下,重濁黏滯,阻遏氣機。適當吃點苦瓜、苦菜等苦味食物,開胃、醒腦,祛濕除煩。
大暑氣候炎熱,用粥進補是一種較好的養生方法,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、西瓜翠衣粥、薏米小豆粥等。明代醫家李時珍提出“粥與腸胃相得,最為飲食之妙”。喝粥能健脾益氣、生發胃津以補虛損,盛夏粥食不僅益氣生津還可清熱消暑,溫補調理更具保健養生之意。喝粥可以延年益壽,五谷雜糧熬煮成粥,更是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與膳食纖維。
大暑時節,氣溫高、濕氣大,多出現悶熱桑拿天。以清淡為主更能內心柔和,減輕身體負擔。
上一篇: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》
下一篇:習近平吉林行丨走進長春新區規劃展覽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