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 陽 佳 節
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-重陽節,《易經》中把“九”定為陽數,“九九”兩陽數相重,故曰“重陽”。因日與月皆逢九,故又稱為“重九”。
九九歸真,一元肇始,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,故又稱重九節。
據史料考證,重陽節起始于上古,成型于春秋戰國時代,普及于西漢,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,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。
重陽節自古有出游賞秋、登高遠眺、觀賞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陽糕、飲菊花酒等習俗。
唐代詩人王維在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的詩中寫道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”,此經典詩句表達出了多少游子的心愿。
重陽重九因“九九”又與“久久”同音,暗含生命長久、健康長壽的含意,而中國歷來也有尊老敬老的傳統,故重陽節又被視為“老人節”。
在此佳節更應該孝敬父母,思念家人。重陽美在秋色,更美在這份思念。
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集合多種民俗為一體,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,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傳統節日。
重 陽 習 俗
登高祈福
在古代,有著重九一“陽”登勤之日,地氣上升,天氣下降的說法。古人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而于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,
以求辟邪延壽,并且古代先人有對山神崇拜之說,信奉山神能保人免除災害,據記載: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為風雨,見怪物,皆曰神”。
所以在近兩千年的文化傳承中,重陽登高祈福已經成為了我國最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。
賞菊
每逢重陽節是最佳的賞菊時期,此時菊花正處于盛開之時。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,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。
所以,菊花又被稱為“延壽客”,而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,菊花盛開,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,故重陽節又被稱為“菊花節”
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,起源于晉朝田園詩人陶淵明。陶淵明以隱居出名,以詩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愛菊出名,后人效仿,遂有重陽賞菊之風俗。
尤其是文人雅士,將賞菊與宴飲結合,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。
佩茱萸
茱萸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,可以殺蟲消毒、逐寒祛風。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,在唐朝就已經很普遍。
重陽這一天,人們采摘它的枝葉和果實,用紅布縫制成小囊,佩帶身上,認為可以避難消災,故人們對它冠以“辟邪翁”的雅號。
事實上,重陽前后,秋雨潮濕,而熱氣也未退盡,衣物容易生霉,也易滋生蚊蟲。而茱萸可以除蟲防蛀,這與端午節燃艾有著相似的蘊意。
在秋高氣清,風物閑美的重陽節當日,佩戴一枚茱萸香囊,不管您是登高遠眺還是居家品茶,都會覺得心曠神怡。
重 陽 養 生
燥為秋令之主氣,易傷津耗液;同時,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,比如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鼻炎等,對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。
應對秋燥,應少吃辛味的蔥、姜、蒜、椒等,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、蔬菜和食品,以養肝氣。
秋季氣候干燥、風力大,汗液蒸發快,容易使人出現口干、咽燥、便秘、皮膚干裂。此時可以多吃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,如梨子、百合、麥冬、荸薺、山藥、蓮子、藕、蜂蜜等食物,并且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。
重陽處于秋季氣候“陽消陰長”的過度階段,因此秋季飲食關鍵是滋陰潤燥、健脾補肝清肺。
古語有“蓋晨起食粥,推陳出新,利膈養胃,生津液,令人一日清爽,所補不小。”喝粥能和胃健脾,潤養肺燥。
此時正值重陽,菊花盛放,又因菊花具有散風熱、清肝火、明目等功效,
適宜在重陽煮一碗薏米菊花粥,將菊花、陳皮、薏米一起入粥,對秋季風熱型感冒、心煩咽燥、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預防效果。
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。
世上最美好的事情,莫過于“您陪我漸漸長大,我陪您慢慢變老”愿時光溫柔以待,健康快樂相伴。